
托雷多的市區主要觀光景點,第一個是聖多美教堂(Lglesia de Santo Tome),
這座教堂擁有典型的摩德哈爾的六角形高塔,
主要去看El Greco的壁畫~~奧加茲伯爵的葬禮(EI Entierre del Conde de Orgaz)
裡面不能照相,我們的導遊是Juan(對啦!就是與當今西班牙國王同名)
他同時也是導遊公會的理事長,非常的專業也很兇。
遇到別人在旁邊講話,他還會很嚴厲的制止她們,他跟的我們三天,
讓我們見識到他的架子跟壞脾氣。
只要他看到沒有按照規矩解說的導遊,立刻前往制止。或是看到遊客大聲說話,
也會嚴厲的糾正。真是超級大牌的啦。所以他說不能照相,我就只好乖乖的不敢照囉!
下面的圖示出自維基百科 http://es.wikipedia.org/wiki/El_entierro_del_Conde_de_Orgaz
Orgaz伯爵在十四世紀的時候大筆贊助興建此教堂,並交代後代要繼續贊助,
過世以後葬在這個教堂內,300年後伯爵得後代不想再繼續贊助教堂,
當時主教安德魯主教與其後代打官司,巴利亞多利德的大法官判定主教獲勝,
因此教堂扣留多年未繳的捐款獲得大勝利。
這幅畫是教區教士為了紀念他而委任Greco于1586年至1588年間繪製,
這幅畫分為上下兩層結構,
上層屬於Greco式的西班牙畫風,下層則是義大利畫派的處理方式。
畫面上部是Orgaz伯爵的靈魂升天,他正受到諸神的迎接,
超現實的天國圖景具有濃重的幻想意境。
下面描繪的是中世紀的傳奇故事, 天國派了兩位聖徒~~
聖史蒂芬與奧古斯丁親自為他下葬。
其他的送葬者都是當時托雷多的名流士紳,畫中蓮花指的是GRECO,
小朋友是他的兒子豪爾赫曼努埃,他兒子口袋露出一角的是GRECO的代表~~他的簽名。
在這幅畫的右邊有個木門是為了保護這幅畫所製作,還好戰爭沒有毀損掉這幅名畫。
看看這個,就是GRECO畫作的代表~~在口袋裡不經意露出的紙片(或是手帕)上的簽名。
,
托雷多市的大教堂是西班牙的大主教教堂,同時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名勝建築之一。
大教堂始建於1226年,直到15世紀末才完工,由於建成後曾歷經多次重新修飾和增建,
使大教堂的建築風格雖然以哥特式為主,但還包含有其它多種風格。
參與大教堂建築的藝術家們大部分都是這一領域中的佼佼者,
包括了Martín、Petrus Petri、Enrique Egas、Berruguete、Pedro Guas、Juan Guas、
Narciso Tomé、Rodrigo Aleman、Villalpando等數位建築大師。
大教堂的底座平面為帶有五座殿堂的長方形,教堂中的許多部分都十分傑出。

正門由三道大門組成,分別是“地獄之門”(Puerta del infierno)、“
赦罪之門”(Puerta del Perdón)和“審判之門”(Puerta del Juicio)。
在這三道大門上設有一組表現最後的晚餐的雕塑群;
教堂的正面還高聳著兩座塔樓,其中一座有在哥德火焰式的尖頂,
而另一座則有著哥德文藝復興風格的圓頂。

教堂內部是不准照相的,所以只能在網路上繼續抓抓圖片。
教堂內部位於正殿中央的唱詩班席位,精雕細琢的座椅令人嘆為觀止;
主禮拜堂同樣值得參觀者細細觀賞,其祭壇設有晚期哥德風格的大型木雕裝飾板,
極其精美;半圓形後殿已成為其它建築紛紛效仿的範本;
祭壇上方有一尊用大理石雕刻的『白色聖母像』,是14世紀法國的作品。聖嬰撫摸聖母
母親的溫柔及幸福都可以從展開的笑容裡得到應証。
聖母相是第一個smile face,也是西班牙境內最受歡迎的聖母像,
背後有一塊小小的四方形較黑的印記,那是聖母受到朝拜者燻香的象徵,
因為八百年來,每次清洗聖母像的時候,教堂特意留下那塊地方不清洗,`
教堂正廳祭壇後面彎曲的走廊裝飾著華麗的巴洛克式彩色玻璃;
另外,這裡還設有至今依然按照極其古老的、帶有阿拉伯風格的儀式舉行彌撒的
基督聖體禮拜堂(Capilla del Corpus Christi)以及聖伊德方索禮拜堂(Capilla de San lldefonso)
和新君禮拜堂(Capilla de los Reyes Nuevos)等許許多的次禮拜堂。

另一方面,位於大教堂博物館中的聖器室(Sacristía)中還收藏著拉菲爾(Rafael)、
魯本斯(Rubens)、委拉斯蓋茲(Velázquez)、哥雅(Goya)、提香(Tiziano)等大師的名作。
當然不能錯過的是葛雷柯(El Greco)的『耶穌的十二門徒』的油畫。
屋頂上的璧畫是來自拿波里的盧卡喬丹若的作品,畫中聖母馬利亞站的石頭,
就是存放在教堂主殿內的石頭,大家可以去摸摸,據說摸了以後可以得到保護喔。
聖器室裡有三本羊皮書複製品,是法國國王於伊莎貝與費迪南結婚的時候贈送的
此外,還能觀賞到手抄古籍真跡、各種宗教法衣和大教堂中收藏的其它珍寶。
主教的法衣室裡最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世紀英國製的阿爾撥爾洛資紅衣大主教的聖餐袍。
還有一般認為是王子山卓的阿拉岡主教的十字袍。
不過我覺得最精緻的莫過於保存室最裡面,有一套綠色聖袍,上面鑲滿了珍珠跟寶石,
只是整個房間裡面瀰漫著一股沒洗衣服的臭酸味。
在多件珍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Custodia Procesional de Arfe”,
是Arfe家族(16世紀的西班牙家族,以製作金銀手工藝品而聞名)用200多公斤白銀所製
到了十六世紀末才被鍍金。
聖體龕內是遵照伊莎貝女王的遺囑製作,整座內龕以純金打造,
相傳就是哥倫布由美洲帶回的第一批黃金。並鑲上了琺瑯及奇珍異石。
內龕裡岑放聖體餅的玻璃罩是由幾跟以琺瑯作成束狀及穗狀的柱子支撐著。
這個聖體龕是每年聖體節遊行時必備聖物,極具莊重威嚴的氣度。

下圖則是主殿內的裝飾屏,主殿的祭壇是西斯內羅斯紅衣大主教所建。
裝飾屏可分為中間及兩側,中間的部分始於一尊14世紀的鍍銀聖母瑪麗亞塑像,
塑像的上方則是聖體龕,聖體龕上方則雕有耶穌誕生、聖母昇天、
整個裝飾瓶的最上方刻有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的塑像。
由於聖體龕的正後方就是放置聖物的房間,
兩百年後為了照明而在迴廊的拱頂上開了一個透光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