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小炒』每次去吃客家菜必點的菜色之一。
傳統的客家菜中一定少不了炒肉,客家人初一、十五,都要拜土地公,年節也要拜拜。
祭品中的三牲,通常是燙過的雞、大塊豬肉和一條乾魷魚。
拜過神的祭品,拿回家配上自家菜園裡拔來的青蔥,就可以料理出香味四溢,
又有嚼勁、下飯又下酒的炒肉。
這是正宗的客家小炒,永遠少不了三層肉、乾魷魚和青蔥的原因。
這篇烹調日記,可是我遍尋眾家食譜以及請教我的客家小老師得來的筆記喔!

材料:
乾魷魚一條、熟三層肉150g、豆乾四塊、芹菜、辣椒兩根、蒜頭少許,青蒜一根
調味料
醬油1.5大匙、糖1茶匙、米酒1.5大匙、胡椒粉適量,香油少許
作法:
1.將乾魷魚用剪刀減成細條狀,(我發現用剪刀比較容易些),泡水至少二個小時。
2.三層肉及豆乾都切成細長條,芹菜切斷,青蒜斜切,辣椒切片,蒜拍碎備用。
3. 油鍋中我並沒有加入油,而是直接將三層肉下鍋,剛開始用小火把油逼出,
接下來可以把火開大一點點,讓豬肉煎的『赤赤』的喔。
4.先將豬肉鏟出,利用豬肉逼出的油,繼續炒豆乾
豆乾也要煎的這樣『赤赤』的喔。
5.鏟出在炒魷魚,其實說起來也還蠻費功的,要這樣每樣分開的炒。
6.爆香辣椒及蒜頭!
7.加入已經炒好的三層肉、豆乾以及魷魚翻炒一下,再加入青蒜大火拌炒,
最後加入醬油、米酒以及糖、胡椒快速拌炒入味。
8.最後下芹菜拌炒約一分鐘就好,起鍋前淋上少許香油更香喔。
客家小炒的重點是三層肉絲、豆乾、魷魚一定要爆香,最好爆的乾乾的,有點像炸過一樣。
原來要這樣每樣用心仔細的炒過才會好吃喔!
以前真的太偷懶了,難怪做不出那種味道,呵呵。
全站熱搜